母親的味道
【我的父親母親】
母親的味道
■ 陳玉障
自離開家鄉到縣城工作后,很少有時間陪伴在父母身邊。每次回老家,也都是匆匆地回,又慌慌地離開。對于我,母親不會說很多溫柔的話,只會默默地給我準備一些小米、白面和特產。每次將要離開家時,她都會給我做最愛吃的豬肉粉條大鍋菜。雖然很普通,卻滿含著母親的關懷和疼愛。
前些日子,我回農村老家參加了一場侄兒的婚禮,雖然不是城里豪華車隊和豪華宴席打造出來的婚禮,但我相信最熱鬧、最傳統的婚禮還是在鄉村。即使宴席只是站著或蹲著吃一碗久違的“大鍋菜”,也使我記住了鄉鄰們淳樸的熱情和喜氣,品嘗了鄉村喜慶的原始意味,更想起了母親做的大鍋菜。
我的家鄉位于冀南農村,地處丘陵區域。上世紀80年代初期,改革春風拂過漳河古道,沒有了生產隊時期的種種羈絆,農民多種經營,自主種植,根據丘陵地帶的特點,大面積種植紅薯。每當秋末冬初的日子,刨紅薯就成了老家農村的一道風景。勤勞的父輩們車拉背扛,將紅薯運到家里,經過磨粉、過籮、曬芡等工序,就等著冬天下粉條了。而粉條便是吃大鍋菜的主要食材。從兒時起就記得家鄉有個習俗,每逢年節廟會、婚喪嫁娶擺宴席,最后少不了的,便是這大鍋菜了。
大鍋菜,俗稱“熬菜”,很多人都喜歡吃。尤其是農村趕會時,一些城里人最愛湊這個熱鬧。其實,大家“醉翁之意不在酒”,就是想酣暢淋漓地吃一碗地道的大鍋菜。做大鍋菜需要把各種食材放在一起使勁熬,熬上一兩個鐘頭,湯汁濃郁,色香味俱佳。大鍋菜的主要食材是豬肉、粉條、豆腐和海帶,這四樣必不可少,其它諸如冬瓜、白菜、茄子、土豆、木耳之類,可以隨便配。熬燉中各種菜互相沾光借味,雜而不亂,多卻不瑣碎。大鍋菜,顧名思義,就是用大鐵鍋做的燴菜,一般是直徑比較大的鐵鍋,適合幾十人乃至上百人共同用餐。用餐時大家說說笑笑,既接地氣,又添風趣,實在是一種享受。
在我的印象中,母親做的大鍋菜是我感覺最好吃的。母親做的大鍋菜僅僅是白菜粉條和豆腐丸子,加入幾樣調味品,隨著煤火的慢慢熬燉,那個菜的香氣除貫穿我們家整個屋子外,還沿著敞開的窗戶直飄到大街上。我的家庭是一個大家庭,每逢春節兄弟姐妹總會聚在一起,陪父母過年。吃著香噴噴的大鍋菜,聽著父母說著家長里短的事情,其樂融融。那時,日子雖然過得并不好,但母親總能用自己的一雙巧手,把看似普通的飯菜做成一頓好吃而令人回味的美味佳肴。記得有一次單位派人下鄉駐村,中午我領著十幾個同事去家里吃飯,母親就做了一大鍋菜當作招待飯。看著同事們爭先恐后地埋頭吃著,好像吃完飯要去干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情一樣,我也感到一絲欣慰。一位女同事一氣吃下兩碗,有點不好意思地笑著說,大娘做的大鍋菜太好吃了。我說,只要你們喜歡吃,我娘就會高興的。
自從常居縣城之后,已經20多年沒有吃過這種具有濃郁家鄉風味的宴席了。如今,吃南北大菜、燒烤火鍋如同家常便飯。但無論怎樣吃,總是找不回母親做的大鍋菜那特有的味道。雖然那只是一道再普通不過的農家菜,卻有著母親放進去的濃濃的親情。
(作者單位:河北省磁縣財政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