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山花爛漫時
【閱讀】
待到山花爛漫時
——《羊角花銅錢草》讀后感
■ 張燕燕
讀一本好書,如同讓靈魂接受一次洗滌。每周帶孩子去一趟書店看書是堅持了很多年的習慣。在浩瀚書海中,我們總能發現那一本讓你一眼就喜歡上的書。
“董村沒人姓董,大多數人姓林。董村四面環山,只有一條路通往山外,去鎮上要走20里山路,早上天沒亮出門,回到家天已經黑了。”
連續兩個周末我都在新華書店看這本講述革命老區扶貧脫貧故事的長篇兒童小說——《羊角花銅錢草》。故事以山村少年的視角展開,用林懷安、林平安、林小玉的成長歷程見證貧困山村——董村一波三折的脫貧致富之路。
“林懷安拿到錄取通知書的幾天,大專畢業的林小玉拉著行李箱回來了。一回到村,她沒有先回家,而是先到小學去報到……”
故事的結尾,這兩個反方向出行的年輕人讓我看得熱淚盈眶。山村之路,異常艱辛。一個走出去的青年,能到山外看見更廣闊的天地,必會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為了村莊的榮耀和自己的明天,更加奮發圖強、努力拼搏。一個回村來的少女,能用自己的所學、所見、所思,體會更多山里的疾苦,幫助更多山里的孩子,達成他們的愿望,看到大山之外更大的世界。看似兩段遙不可及的反向路徑,實則一個是夢想的開始,一個是圓夢的終點。
“在這個四面環山的小村落,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傳統農耕的印跡。田地里的農家肥小路兩旁的牛糞,潮濕的、散落在石階上的幾縷稻草,牛欄里咀嚼的母牛,戴著斗笠匆匆而過的農民……在董村,充斥著一種城市里無法擁有的靜,這種靜是鮮活的,包含著生命的氣息。”這字里行間分明就是我記憶里小時候和媽媽一起生活過的那個小村莊最真實的寫照。我決定買下這本書把它推薦給我的女兒——那個生活在蜜罐里對艱苦農事、鄉村生活一無所知的五年級小朋友。
留守兒童林懷安在爺爺奶奶過世后如何上學、做作業、學做飯、喂雞四不誤,在鄰居們的照顧下一個人獨自長大;游手好閑、貪婪無賴的懷安爸爸如何在村干部、扶貧干部、駐村干部們苦口婆心的勸說、精準扶貧政策的幫扶下成功蛻變為一位優秀的“養花人”;因“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陳規陋習潛規則被迫輟學打工但內心依然渴望讀書的林小玉如何帶著使命走出大山又反哺家鄉;心懷理想心有定位,“知道自己不管將來有多大出息,永遠都是大山的孩子”的林麗瓊如何引燃林小玉的“大學夢”;如引路人一般懷揣知識與技術,用致富的“金點子”點醒村里人希望的駐村干部陳林老師如何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帶領董村人走上了一條浪漫而務實的養花之路。我的孩子,我都希望你看一看。
羊角花是羌族人民對杜鵑花的別稱,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我們這里也有,希望也能吸引游客慕名而來,成為從鄉村旅游中飛出的金鳳凰。我們邊疆多深山密林,姹紫嫣紅的石斛花更是品目繁多、美不勝收,有的適宜觀賞有的可以入藥……5月,正是山花爛漫之時,我的孩子,我想與你一起依在花叢中,見證這天賜的產業、不可方物的美景。
脫貧攻堅這一偉大歷史進程給山村留下了一部部真實、生動的山村變遷史,村容村貌的改變、人居環境的提升、鄉村產業的發展……受益的是中國千千萬萬的農民,還有他們的下一代。“把缺乏希望的地方變得有希望,讓新生一代變得有夢想,這才是扶貧的意義所在。”
大山深處的孩子,心懷理想、勇于追夢。我的孩子啊,你雖未長在都市卻也生于小城,未能吹過山村凜冽的風,也沒體會過無依無靠、沒錢沒著落的凄苦日子。我想讓你看看這本書,想想媽媽曾帶你到芒傘村參加的“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志愿服務活動”,那些就是山村孩子真實的生存狀態,由此親身感受脫貧攻堅這一壯舉帶給我們邊疆小城的巨大變化。
(作者單位:云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財政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