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得到更多關注
全國政協委員班果:
建議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得到更多關注
本報訊 記者吳敏報道 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班果是土生土長的青海人。他對青海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有著深厚的感情。今年全國兩會,班果帶來了《關于支持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的提案》,為青海湖發展建言。
據了解,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青海湖流域是我國西部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水氣循環通道。流域內自然生態系統面積占98.72%,且80%以上的荒漠、草原、森林、高原河流及湖泊濕地等復合生態系統保持著良好的原真性,有獨特的高原“草—河—湖—魚—鳥”共生生態鏈,是我國內流區完整水循環水生態過程的典型區域。
去年7月,青海湖國家公園正式進入創建階段。根據規劃,擬建青海湖國家公園總面積28549平方公里,總人口5.8余萬人,包括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濕地公園、地質公園、沙漠公園等5類7處自然保護地。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班果對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面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他發現,目前青海湖面臨四大突出問題。
一是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急需加強。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理念落實還不到位,在落實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的要求上還有差距,沒有形成系統治理的整體合力。特別是防沙治沙、濕地保護、水土流失治理、剛毛藻水華治理等生態保護與治理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形勢嚴峻,任務艱巨。
二是生物多樣性保護仍需強化。由于青海湖流域濕地面積持續增加、湖體水位持續上升,導致水鳥固有的繁殖地和營巢地面積萎縮,冬季候鳥覓食面積和棲息范圍減少,棲息地生態環境的變化直接影響到水鳥種群數量的穩定;野生動物種群結構優化、棲息地與遷徙通道、疫源疫病與禽流感防控等科技創新面臨新挑戰;普氏原羚種群數量持續增加、活動范圍不斷擴大,與家畜爭食草場的問題越發突出;野生植物發現、發掘和保護等工作還未提上議事日程。
三是保護支撐能力尚待提升。目前只在濕地、部分草地建立了監測體系,未建成全流域、全系統的監測體系,致使監測覆蓋度不足,全生態監測作用無法有效發揮。目前僅有的5處保護站,基礎設施不健全且沒有編制,致使難以高效支撐保護管理活動。生態保護、環境治理和修復的技術攻關滯后,缺乏實用的治理技術;科研經費短缺,科研設施落后,科研人才緊缺,科技支撐能力不強。
四是保護發展缺乏高效協同。雖然近年來青海湖生態質量和發展質量實現雙提升,但生態保護和社會發展高效協同的模式尚未建立,不平衡不充分矛盾較為突出。目前尚未構建起與生態空間管控要求相一致的生產生活方式,社區居民發展和受益的政策路徑不明顯。同時,由于青海湖水體面積及水位連續15年呈遞增趨勢,導致部分湖岸草場被淹沒,嚴重影響周邊牧民群眾的生產生活。
班果針對以上問題提出的建議包括:通過中央林業草原轉移支付(國家公園補助)、中央預算內投資等渠道加大對青海湖流域范圍內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保護修復等項目的支持力度;充分考慮青海財政自給率低的省情實際,參照三江源國家公園模式,對青海湖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權的地方承擔支出部分和地方事權給予一定比例支持。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