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紙上藍圖”到“海上蛟龍”
政采頭條
從“紙上藍圖”到“海上蛟龍”
——廈門邊檢總站公務執法船艇采購項目紀實
■ 本報記者 張明柳 程志娟
守護東南國門,使命重大光榮。近日,移民管理裝備新添重器——中國邊檢35102、35202船艇同時列編。
“此次列編的2艘船艇分別為15米級和20米級執法艇,列編后將進一步提升廈門口岸錨地和對外開放水域集群式巡查監管能力,推動海港邊檢管控觸角由口岸‘點’向海域‘面’延伸、構建水陸管控閉環,更好地履行新時代移民管理警察堅決捍衛政治安全、全力維護社會安定、切實保障人民安寧的使命任務。”廈門邊檢總站總站長王浩宇介紹。
作為移動的國土,執法船艇用堅守勾勒海疆輪廓,在潮起潮落間,為國家主權保駕護航。這2艘船艇的建造項目前期精準調研、中期高效推進、后期嚴格驗收,成功打造了兩艘性能卓越的“海上衛士”,為移民管理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項目采購全流程積累的寶貴經驗,不僅為其他邊檢總站的類似項目提供了寶貴借鑒,也為我國邊檢事業的現代化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取他山之石
采購需求調查堪稱采購工作里的“定海神針”,只有精準把握需求,后續采購才能乘風破浪,順利抵達預期成果的“彼岸”。項目一經立項,廈門邊檢總站船艇建造工作專班迅速行動,第一時間組建專業調研團隊,開啟了一場跨越山海的調研之旅。他們在不同地域探尋船艇采購與邊檢工作契合的“航道”,足跡串聯起上海、江蘇、廣東、廣西等地。
在上海邊檢總站吳淞邊檢站,調研團隊與一線邊檢人員深入交流,詳細了解寶山鋼鐵碼頭等水域的船艇執勤細節,包括勤務組織模式、船舶后臺核查流程以及監管信息技術的實際應用等。在江蘇邊檢總站南通邊檢站,調研團隊登上當地邊檢船艇,實地感受“邊檢水上警務室”的運作模式,學習如何將船艇打造成為兼具執法與服務功能的前沿陣地。在珠海邊檢總站萬山邊檢站,調研團隊聚焦高速快艇的管理與應急處置,從船員配備到突發事件應對策略等進行細致地探討。
除了走訪同行單位,調研團隊還對多家國內知名的公務船舶建造公司進行實地考察,并與公司負責人、技術專家進行座談,深入了解各公司的船艇建造能力、市場供需狀況以及技術研發水平等。走進公司的生產車間,調研團隊目睹了船艇從設計圖紙到實體建造的全過程,對不同公司的建造工藝、質量把控以及創新能力有了直觀的認識。一些企業在智能船舶技術方面的探索,也讓調研團隊看到了未來船艇發展的新方向。
“雙腳沾滿泥土”的調研結束后,調研團隊不再是面對公務船舶建造市場茫然的“探索者”,而是胸有成竹的“航海家”。各地走訪收集的資料、交流碰撞出的靈感,都成了他們手中的“秘密武器”。這個“秘密武器”既能讓他們精準地篩選優質供應商,也能讓他們雕琢出完美的船艇設計建造方案。
琢己身之玉
前期調研剛結束,船艇建造工作專班就一頭扎進采購需求編制的緊張工作中,先后對接了多家船艇建造咨詢服務公司,編制采購文件,最后卻發現難以滿足需求。“這些文件,就像不合腳的鞋子,沒法滿足海上執法的復雜實戰需求,打不了‘硬仗’。比如,信息化需求設定跟不上、船舶動力設備參數設定不合理、評審細則不適用……”廈門邊檢總站后勤保障處處長黃鵬告訴記者。
眼瞅著“外援”指望不上,船艇建造工作專班決定“擼起袖子自己干”。采購工作成員們心里憋著一股勁兒,他們一頭扎進資料堆,以原有船艇數據為藍本,結合廈門海域水文條件及海上勤務開展要求,走訪海警、海事等兄弟單位,從“小白”變“專家”,自行編制采購文件。談及這段經歷,廈門邊檢總站后勤保障處鄒軍作為項目采購負責人滿是自豪:“這不僅省了40多萬咨詢費,還讓隊伍的業務能力上了好幾個臺階。更重要的是,實戰需求能實實在在落地了!”
這份凝結著心血的采購需求文件,在成本控制上堪稱“精打細算”。文件把船體、輪機、電氣等設備劃分得清清楚楚,就像給每個設備貼上了專屬“標簽”,并制定了嚴格又合理的配備原則。發動機、齒輪箱這些“核心擔當”,鎖定了高品質設備,保障船艇在惡劣海況下也能“乘風破浪”。通信設備、監控系統這類更新換代快的信息化設備,在滿足當前勤務需求的前提下,又巧妙預留了升級空間,避免“過時就扔”的浪費。至于航行屬具、維修工具等“小配角”,則充分挖掘庫存,必要時再補充,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在設備選型時,船艇建造工作專班還展現出了前瞻性的決策能力。拿減搖陀螺來說,對于船艇而言,減搖陀螺能提升乘船舒適度,但價格貴、占地大,還拖慢啟動速度。經過一番激烈的頭腦風暴和利弊權衡,船艇建造工作專班果斷決定“忍痛割愛”,把省下來的錢砸在動力系統和執法裝備升級上,讓船艇的性價比直線飆升。
實戰需求就是創新的“指揮棒”。“我們在設計方案上大膽創新,首創在30米級以下船艇設置集控室并錯層設計了上建部分,成為整個移民管理系統的亮點。”鄒軍介紹道,上建錯層設計像給船艇做了一次巧妙的“空間魔法”,把內部空間利用得滿滿當當,讓駕駛室可見視野更開闊,船員們工作更舒心,駕駛安全性及執法效率也跟著大幅提升。集控室舒適靜謐,在室內即可完成設備運行狀態監控和主要設備的操作,讓輪機員免受高溫、高噪的“侵擾”。駕駛室里,先進的光電取證系統就像一雙“火眼金睛”,能實時捕捉違法證據。綜合指揮系統能與岸上實現信息“秒傳”,構建起高效協同的指揮體系,讓管理層第一時間做出決策。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20米級公務執法船的設計方案被國家移民管理局采納為母型艇,成為新艇設計的“模版”和“藍本”。這不僅是廈門邊檢總站的高光時刻,更是為我國海上執法力量現代化建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引領著行業踏上新征程。
巧工出細活
執法船艇的建造,是一場資金、時間與耐心的大考,面臨著龐大的資金需求、漫長的執行周期、復雜的采購流程等層層關卡。稍有不慎,便可能延誤工期。為了保質保量,盡早交付,廈門邊檢總站迅速集結了一支充滿斗志的項目團隊,以“效率優先、齊頭并進”為戰略方針,開啟這場關鍵項目的推進之路。
團隊成員們全身心投入,將船艇建造的全流程逐一拆解,細致梳理。面對可能影響后續工作的關鍵環節,他們主動出擊,提前介入,清除障礙。對于互不干擾的任務,他們并行推進,各環節緊密銜接,奏響高效協作的樂章,保證船艇及時交付。
采購環節,堪稱整個項目的“險灘”。高額的資金投入、嚴苛的資質審核、密密麻麻的技術參數和評分細則,對投標企業而言,是一場高難度的挑戰,也為采購工作埋下諸多不穩定因素。船艇建造工作專班主動與行業權威專家建立密切聯系,虛心求教,反復研討,對采購文件細則進行多輪優化。“我們常常為了一個條款的合理性爭論不休,又為了一個參數的準確性查閱大量資料。”鄒軍說,“經過努力,成功消除了潛在風險,避免了廢標、流標,順利完成采購,為項目推進打通了關鍵關卡。”
“在整個采購過程中,廈門邊檢總站船艇建造工作專班始終嚴守公平公正的底線,嚴格遵循法律法規。除了積極與公安部警用裝備采購中心交流外,還有效利用負面清單、采購案例,做好采購需求編制的解釋說明,確保合理合法,為項目順利開展夯實基礎,最終實現項目招投標過程零質疑、零投訴。”黃鵬告訴記者,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廈門邊檢總站加強對采購經辦人員的廉潔教育及有效監督,實行雙人負責制,確保采購全流程不失管、不漏管。
船艇建造后期,質量監督成為核心任務。廈門邊檢總站船艇建造工作專班完善專班人員“日周月年”施工監督制度,要求專班人員每日對施工現場進行巡查,每周對施工進度和質量進行總結,每月對施工情況進行全面檢查,每年對項目進行整體評估。在日常巡查中,專班人員重點對施工單位的技術人員配備、材料使用、施工工藝等進行嚴格檢查,確保施工過程符合規范要求。驗收環節更是嚴謹細致,航速、續航、穩定性、執法裝備功能等各項指標都要經過嚴格測試。
如今,中國邊檢35102、35202兩艘嶄新的執法船艇已正式入編,它們英姿颯爽地航行在遼闊海面,成為守護海疆的“忠誠衛士”。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