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眼中的齊白石與“書卷氣”
【文藝隨感】
周作人眼中的齊白石與“書卷氣”
■ 楊光祖
齊白石中年以后,賃居北平,以賣書畫為生,頗為時人瞧不上,不過,他還是與一些學者保持往來。
查周作人日記,1935年2月9日,曾拜訪齊白石,座中有徐悲鴻等人。齊白石當時還向周作人贈送了一冊自己的詩集《借山吟館詩草》,封面題了一行字:作人先生清論,乙亥春白石齊璜。不過,他們來往不是很密切,大概見面的機會就這一次吧?我還沒有詳細通讀周作人日記,不好判斷。
1952年,周作人撰文《齊白石畫白菜》,刊于《亦報》。文章中,他提到自己有兩幅齊白石的畫,一幅是蝦,一幅是兩棵大白菜。他還引用蕭三記愛倫堡的談話,說齊白石老人的畫“神妙”,也認為是“最好的定評了”。但這個評價拐了好幾個彎,似乎當不得真。果然,看他1963年給鮑耀明的信中,談到印章,說,“唯齊白石的那一句‘一息尚存書要讀’大有火氣,其反面則為無書卷氣也。”還接著說,“鄙意舊日成語,如‘恨不十年讀書’似較勝之。”看來,作為翰林家庭出身的周作人,對齊白石的“無書卷氣”大概也不是完全認同的。反過來看,1950年,他在《亦報》發表短文《陳師曾的風俗畫》,從中可以看出他對陳氏的畫評價很高,認為“比二人(吳昌碩、齊白石)似乎要高一等,因為有書卷氣”。
齊白石木匠出身,讀書不多,其畫多鄉土氣,多童趣。周作人在1950年3月發表的《壽石工的刻印》一文中說:“齊白石的刻印,我只有朱文白字各一方,老實說也并不十分喜歡,陳師曾的也有兩方,似乎同樣是受了吳缶廬影響的,我卻覺得很好,這大概是我的一種成見也未可知。”這個“成見”大概就是喜歡書卷氣。
1961年,周作人寫《知堂回想錄》,寫到馬衡的時候,敘述了一件趣事。他與錢玄同因知黎劭西與齊白石交好,便托其代齊白石求個刻印,圖個實惠。結果馬衡聽見了,便特地坐汽車去找玄同,鄭重地對他說:“你有錢盡有可花的地方,為什么要去送給齊白石?”作為金石學家的馬衡是看不上齊白石的,北京的印人,他許可的只有王福庵和壽石工。
周作人的文字,就是書卷氣極濃。他讀書太多了,晚年文章尤顯“文抄公”氣象,常大段征引古籍,綴以寥寥數語點評。不過,他抄引的這些文字,一般人還真見不到的,周氏也以此自得。他的文字老辣、洗練,頗有晚明小品味道。他雖然不喜歡唐宋散文,但部分文字,很有蘇軾題跋的趣味。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