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盆里的野薄荷
【時光】
瓦盆里的野薄荷
■ 時春香
六合老宅的院角,一只廢棄的瓦盆里,不知何時冒出一簇薄荷。梅雨季剛過,我清理荒草時瞥見它,竟已長得潑辣恣肆,細莖頂著層層疊疊的圓葉,將瓦盆撐得滿滿當當。原先種在盆中的月季早失了顏色,枯瘦的枝條蜷在薄荷的濃蔭下。我伸手想拔除這不速之客,指尖觸到薄荷清涼的香氣,忽又縮回了手。
這氣息太熟悉了。幼時在金牛湖畔的外婆家,夏日灶臺總氤氳著薄荷的清氣。外婆從竹籬邊隨手掐幾莖嫩葉,丟進滾著銀魚的湯鍋。霎時,魚鮮里浮起一股清涼的香,直鉆進鼻腔。湯未入口,喉間已是一片清涼甘潤。外婆的話帶著六合鄉音:“薄荷解暑氣哩!”后來我在甘熙故居的民俗展里,見到一套晚清的錫制薄荷膏模子,才知舊時南京人家家會熬薄荷膏,治蚊蟲叮咬。這野草與金陵人的緣分,竟比藥典更早滲進煙火日常。
外婆的竹籬下,種著一種葉緣帶銀斑的薄荷,六合人喚它“玉邊香”。葉脈透亮如冰紋,手指一碰,涼意便沾在指尖久久不散。暑氣最盛時,外婆摘下肥厚的葉片,一層薄荷一層粗鹽碼進陶甕。三五日后啟封,薄荷褪了鮮碧,卻凝住了一甕清冽。佐粥時拈兩片,咸香里滲出絲絲涼意,仿佛把六合的晨風也含在了口中。
那年槐花落盡時,我帶著女兒囡囡回老宅小住。有次上冶山拾野莓,歸來時暑熱攻心,小丫頭蔫蔫地貼著竹椅。我忽想起外婆的法子,忙摘一把薄荷嫩尖,與冰糖同煮。碧綠的湯汁晾在井水里,盛給囡囡時還浮著碎冰似的涼氣。她咕咚喝下半碗,眼睛倏地亮了:“喉嚨里像有小風車在轉!”薄荷的涼,原是大地贈予苦夏的解藥。
深秋時,薄荷抽出淡紫的花穗,細碎如星。囡囡舍不得剪,任它們在風里搖成一片紫霧。霜降后花穗枯成褐色的細枝,手指一碰,便簌簌落下芝麻似的籽粒。我未及清掃,冬雪已覆蓋了院落。今春再去老宅,院墻根、石階縫里竟鉆出點點新綠——原是薄荷的地下根莖熬過寒冬,長出滿地嫩芽。囡囡蹲在墻角驚呼:“媽媽快看!薄荷從土里鉆出來啦!”
薄荷不語,卻將生的韌勁寫滿庭院。我想起《金陵歲時記》里記載,舊時南京人夏日必飲“薄荷涼茶”,以解暑濕之氣。這野草看似卑微,卻在一代代人的記憶里扎了根。如今它在我女兒的童年里沙沙作響,如同一種溫暖的叮嚀:再微小的生命,只要向下扎根,向上生長,便能贈人間以清涼滋味。
瓦盆里的薄荷又綠了。囡囡采下今春第一捧嫩葉,說要學太婆釀薄荷醬。陶缽里碧玉層疊,鹽粒沙沙落下,將六合的天光云影與草木清氣,一同封存進時光的甕中。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