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鐵軍鑄忠魂 今朝沃野起宏圖
昔日鐵軍鑄忠魂 今朝沃野起宏圖
——政府采購賦能江蘇鹽城革命老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紀實
■ 本報記者 付娟
“1941年1月,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當時,重建軍部的會場條件很簡陋,僅一個露天的大草棚和一片空地,沒有座位,參加大會的人大多數席地而坐……”在江蘇省鹽城市的新四軍紀念館內,紀念館副館長張樹忠指著珍貴資料向記者一一介紹。作為全國唯一的新四軍全史館,新四軍紀念館全館由主館區、重建軍部紀念塔、重建軍部舊址(泰山廟)3個部分組成。如今,新四軍紀念館不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政府采購賦能革命老區“紅色傳承+綠色發展”的生動見證。在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記者走進鹽城市,探尋政府采購如何助力這片抗戰熱土,蝶變為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地。
紅色根脈:讓抗戰遺跡“活”起來
鹽城,作為新四軍重建軍部所在地,華中敵后抗戰的政治、軍事和指揮中心,承載著厚重的紅色記憶。多年來,政府采購持續為紅色遺跡保護與紅色文化傳播注入動能,讓抗戰精神在新時代熠熠生輝。
“你現在所在的老館,始建于80年代,本體層高只有4米多,不適應現代布展的要求,2019年我們通過政府采購資金對新四軍紀念館全面提升改造,通過向下要面積、拓高度,將館體建筑增高至6米左右。還有你看到的‘鐵軍忠魂’展、館內升降梯等,都是在那次改造中實現的。”張樹忠站在館內,向記者介紹著新四軍紀念館的歷史變遷。這座始建于1986年的紀念館,自開館以來已歷經4次改造,累計投入超2億元。2019年的改造投入達1.5億元,不僅對主展館、副展館進行全面修繕,還升級了消防、安防、空調、智能化等配套設施,將原本設備陳舊的學術報告廳改造為可容納大型活動的鐵軍劇場,新建了游客服務中心與停車場。如今,劇場內專業的LED屏與燈光音響設備,讓《一件旗袍》等紅色精品舞劇得以精彩呈現,成為傳播紅色文化的重要舞臺。
隨著游客數量逐年增長,傳統講解服務已難以滿足需求。“以前團隊參觀時講解員供不應求,散客想聽講解更是難上加難。”張樹忠指著自助講解系統告訴記者,2023年新四軍紀念館通過政府采購投入100多萬元,引入自助講解設備與導覽系統,游客掃碼即可獲取多主題語音講解服務,既避免了團隊講解的相互干擾,又滿足了散客的個性化需求。
在科研領域,近500萬元政府采購資金投入紅色基因庫三期工程與數字化項目二期工程,目前館藏資料書籍與藏品已基本完成數字化工作,科研人員通過系統可快速查詢所需資料,文物保護與學術研究效率大幅提升。
在展覽提升方面,政府采購同樣發揮著關鍵作用。近年來,7000多萬元政府采購資金用于打造《鐵軍忠魂——新四軍歷史陳列》,該展覽成功入選全國十大精品展優秀展覽項目。
2024年9月,“民心向背決定著歷史的選擇——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新四軍紀念館館藏革命文物巡展”啟動,鹽阜大眾報中標此次巡展的宣傳服務采購項目。“從策劃到執行,我們用了近4個月時間,在8個城市開展巡回展覽報道。”鹽阜大眾報報業集團深度報道部主任姚夢、外宣辦主任夏恒謹向記者展示著巡展資料,“在服務期間,除了全方位報道外,還將巡展與思政課、研學活動結合,不僅取得顯著社會效益,也為我們以后中標相關政府采購項目拓展了思路。”更令人驚喜的是,不少觀眾看完報道后專程參觀巡展,并主動向紀念館捐贈新四軍相關文物,為紅色史料征集拓寬了渠道。
距離新四軍紀念館不遠的泰山廟,是當年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的所在地,青磚灰瓦間處處彰顯著歷史的厚重。鹽城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文化遺產保護處冷海洋向記者介紹:“2023年,我們投入575.65萬元,通過政府采購對泰山廟進行本體修繕與展陳提升。”改造后新增沉浸式投影、3D場景還原等現代展陳手段,游客可通過觸摸屏查閱歷史檔案,直觀感受當年軍部辦公場景。近年來,泰山廟通過政府集中采購累計投入2000余萬元,主要用于本體修繕、三防提升和展陳提升等,不僅恢復了革命舊址的完整性、保留了革命舊址的時代烙印,更以沉浸式體驗讓觀眾真切感受歷史,成為紅色文化與傳統文化融合傳播的重要陣地。
在阜寧縣,紅色遺跡保護同樣離不開政府采購的支持。阜寧縣紅色資源保護利用中心主任孫軍向記者列出一組數據:2014—2016年,全縣投入2000多萬元用于紅色遺跡保護;2018年,600多萬元專項資金通過政府采購用于新四軍鹽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修繕;2023年,680多萬元用于更新維護停翅港村新四軍軍部舊址;2024年,500多萬元用于提升益林戰役紀念館,330萬元用于阜寧烈士陵園改造。“這些資金主要用于文物修繕、展陳升級與基礎設施建設,如今全縣79處紅色遺存全部得到有效保護,15個以烈士命名的行政村、路、橋和學校,成為傳承紅色基因的鮮活載體。”孫軍說。
鄉村振興:讓紅色村莊“富”起來
在阜寧縣陳集鎮停翅港村,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曾在此駐扎300多天,由16間茅草屋和2間炮樓組成的新四軍軍部舊址通過政府采購進行修繕后,黃色外墻與茅草屋檐還原了歷史風貌,張愛萍將軍親筆題寫的牌匾更成為“鎮館之寶”,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來緬懷先烈。
“1941年7月,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由鹽城移駐阜寧,組織各部隊投入反掃蕩戰斗,與敵人展開游擊戰,相繼收復阜寧、東溝、建陽等鎮,粉碎了日偽軍鞏固其占領區、消滅抗日游擊武裝的企圖。此后1年多時間里,陳毅、劉少奇等在此領導軍民繼續開展抗日斗爭,指揮新四軍浴血奮戰……”在新四軍軍部舊址內,講解員徐珊向參觀者講述著那段烽火歲月。
在革命精神的激勵下,停翅港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道路兩旁的小樓整齊排列,新四軍軍部舊址旁新建了村黨群服務中心、村史館及文化禮堂,紅色故事墻繪、新四軍標識等元素讓游客剛踏入村子就能感受到濃厚的紅色氛圍。
這座曾因新四軍落腳而聞名的村莊,在政府采購的助力下,走出了一條“紅色引領、產業富民”的鄉村振興之路。
2021年,停翅港村入選中共中央組織部“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后,政府采購成為推動村莊蛻變的“催化劑”。“市委組織部、縣財政均投入專項資金,加上文化與基礎設施建設專項經費,我們先后實施了11個采購項目,用1年半時間讓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停翅港村村支書夏照晴向記者介紹村內的道路,曾經2.5米寬的水泥路如今拓寬至8米左右,沿途路燈整齊排列,污水管網全面覆蓋。“今年上半年我們成功獲評第七屆全國文明村、第八屆江蘇省傳統村落、第二批江蘇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這些榮譽的背后,離不開政府采購的支持。”夏照晴說。
依托新四軍軍部舊址這一核心紅色資源,停翅港村通過政府采購完善配套設施,打造紅色旅游品牌。村里的文化禮堂內不僅能上演縣淮劇團編排的紅色情景劇《陳毅托子》,還能開展紅色教育、理論宣講、協商議事、文藝匯演等活動。“今年暑假,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的教授和大學生來村里開展義診、假期課業輔導,中小學紅色農耕體驗活動也吸引不少師生參與,紅色文化正成為凝聚鄉村發展力量的紐帶。”夏照晴說。
如今,停翅港村紅色旅游年接待量超3萬人次,紅色教育與鄉村觀光的融合,為村莊發展注入新活力。
紅色旅游火起來后,停翅港村依托政府采購,探索“紅農旅教”協同發展模式。在縣委、縣政府支持下,村里打造精品果蔬產業園,建設高校合作大棚,與上海交大農科院合作培育特色果蔬品種。
走進村里的精品果蔬大棚,嫩綠的水果黃瓜藤沿著藤蔓向上攀爬,果實沉甸甸地綴在藤蔓上,幾位村民正忙著采摘、裝箱。“這是高校為我們特別培育的水果黃瓜,口感清甜、營養豐富。”據夏照晴介紹,2024年,通過政府采購對接企事業單位、校園食堂及游客伴手禮盒渠道,水果黃瓜銷量一路攀升,帶動村集體經營性年收入從30萬元增長至87萬元。“今年我們計劃突破120萬元,下半年還將與鹽城的部分超市合作,讓水果黃瓜、福祿番茄、夏黑葡萄等特色產品入駐商超特色專區,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
如今的停翅港村,形成了“傳統農業為底、特色產業增收、紅色旅游賦能”的發展格局。在傳統農業方面,稻麥兩季種植與“停翅港牌”青蟹特水養殖穩步推進;特色農業方面,精品果蔬成為村民增收的“新引擎”;紅色旅游方面,軍部舊址、紅色步道等景點持續吸引游客,帶動餐飲、研學教育等配套產業發展。“政府采購不僅幫我們完善了基礎設施,還搭建了資源對接平臺,讓我們能與高校、企業合作發展特色產業,村民的幸福感和‘錢袋子’收獲感不斷提升。”夏照晴笑著說。
停翅港村的發展是阜寧縣政府采購推動“紅色+”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據孫軍介紹,全縣按照“一題四點”規劃,對停翅港新四軍軍部舊址、羊寨單家港華中局第一次擴大會議舊址、蘆蒲新四軍鹽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益林新四軍第三師師部舊址等紅色景點進行修繕提升。“2025年我們計劃投入1000萬元,其中800萬元用于華中局第一次擴大會議舊址修繕提升,200萬元用于新四軍第三師師部舊址修繕,通過紅色旅游帶動鄉村觀光、研學體驗和特色產業發展,讓更多老區群眾共享發展成果,讓紅色基因轉化為鄉村振興的強大動能。”
助力中小企業:讓產業升級“快”起來
在晚霞染紅天際的時候,記者走進江蘇悅達專用車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激光切割機火花四濺,機器人焊接臂靈活翻轉,工人們穿著藍色工裝在生產線旁快速組裝零件。隨著下班鈴聲的響起,工人們迅速收拾好生產設備,快步走向工廠門口。
“前段時間趕訂單時,所有員工都加班加點,車間24小時不停工,現在終于能準點下班了。”悅達專用車研究院院長陳軍指著一條新能源環衛車生產線介紹,這條新能源環衛車生產線是2023年通過政府采購引進的。
作為專注于城鄉生活垃圾收集轉運、道路清掃保潔裝備研發制造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悅達專用車的發展離不開政府采購的支持。“我們連續3次榮獲‘全國政府采購環衛車首選車型獎’,政府采購訂單占公司總訂單的30%以上。”陳軍說,為響應綠色低碳發展要求,悅達專用車2023年順利完成氫燃料洗掃車、灑水車研發,其中氫燃料灑水車入選鹽城市第一批創新產品目錄。在智能環保領域,公司搭建智慧環衛管理平臺,可實現對環衛車輛的實時監控、調度管理,大幅提升作業效率與精準度。“政府采購不僅為我們帶來穩定訂單,還激勵我們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產品向智能化、綠色化轉型。”陳軍表示,未來,公司將加快打造新能源產品全譜系,探索垃圾末端處理、垃圾制氫等領域,完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鏈。
鹽城市作為萬億工業之城,近年來不斷出臺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發展,《鹽城市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的實施,為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提供了廣闊舞臺,而政府采購則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助推器”。
“我們給中小企業留了專門的采購份額,價格評審還能享優惠,2025年上半年,全市政府采購資金達46.48億元,91.3%的合同都給了中小企業。”鹽城市財政局政府采購管理處處長王從新說,為了減輕企業負擔,鹽城市還推廣電子履約保函,“開函手續費最低才200元,現在已經開了352筆,幫企業減少資金占用超4500萬元。”
融資難是中小企業的“老大難”問題,政府采購也給出了解決方案。“我們推出‘政采貸’,企業中標后,銀行能憑中標通知書放貸,今年已經給13家企業放了27筆貸款,貸款金額超3600萬元,利率最低才3%。”王從新說。
鹽城市還上線了政府采購網上商城,中小企業免費入駐就能接小額訂單。姚夢告訴記者:“以前企業要跑現場參加招投標,現在在網上就能接單。我們也在研究小額零星網上招投標項目,這樣成本可以降下來不少。”
政策紅利下,鹽城市中小企業發展勢頭強勁。2025年上半年,鹽城市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22家,增量全省第一;新增創新型中小企業875家,全省第三。在鹽城市經濟開發區,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9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在政府采購的支持下,正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從新四軍紀念館里的珍貴文物,到停翅港村的果蔬大棚,再到悅達專用車的生產車間,政府采購就像一條“紐帶”,一頭連著鹽城的紅色歷史,一頭連著老區的發展未來。80年前,這里是抗戰“堡壘”;80年后,政府采購正助力這片土地以紅色為魂、發展為翼,書寫著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的新答卷。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