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不改舊時色 老區已換新容顏
山河不改舊時色 老區已換新容顏
——政府采購繪就山西長治老區振興新畫卷
■ 本報記者 馬金眈 彭勇琪
“我在武鄉,一身紅裝”。車子剛進入武鄉縣,幾個紅色的大字便映入眼簾。
“武鄉曾經都是破舊的樓房,大部分樓層都是6層以下,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新建了很多高樓,城市的面貌煥然一新!”陪同采訪的山西省長治市財政局政府采購管理辦公室主任宋杰介紹說。
武鄉縣隸屬長治市,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以太行山、太岳山為依托,建立了抗日根據地。長治地處太行山腹地,是當時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的長期駐地,作為革命老區,這里正悄然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太行精神 光耀千秋
走進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眼前一片熱鬧:有游客參觀,有老師帶隊研學,有團隊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記者看到一位老師正帶著孩子們學習抗戰歷史。
“我看到了八路軍之前的軍裝和鞋,就能感受到當時條件非常艱苦,他們堅強不屈的精神非常感染我。”“我看到白求恩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救助中國戰士,他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孩子們對記者說。
“這是我第二次帶孩子們來長治武鄉研學,這次發現場館有很多的變化,比如我們原來了解抗日根據地,只是根據一張圖片,但是現在它‘動起來了’。孩子們站在那兒,就能直觀地感受到抗日根據地是哪一個片區。”帶隊的老師說。
這位老師所說的變化,正是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通過政府采購帶來的。紀念館財務科科長孫旭平告訴記者,為做好展館建設,紀念館對部分老舊場館進行了以舊換新、設備更新改造,并通過政府采購選擇文物修復專家團隊,開展文物修復。同時,采購恒溫恒濕設備、文物庫房安防系統等先進的文物保護設備,為文物長期妥善保存提供條件。在展覽效果提升方面,采購了多媒體展示設備,對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平型關大捷多媒體景觀進行提升改造。紀念館還打造了多個主題鮮明、形式新穎的展覽,巧妙運用光影結合實景的先進技術,更生動、全面地展示八路軍抗戰歷史,讓觀眾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八路軍抗戰的激烈場景,極大地增強了展覽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009年5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瞻仰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時強調,要結合新的實際與時俱進地大力弘揚太行精神。政府采購對八路軍太行紀念館一次次的助力,讓其“舊貌換新顏”,更好弘揚太行精神。如今,紀念館每年接待觀眾逾百萬人次,充分帶動了紅色旅游經濟的發展。
在被譽為“新中國金融搖籃”的黎城縣冀南銀行舊址樓內展廳,長治市財政局工作人員石璐對記者說:“我很早之前來的時候,里面什么都沒有,現在多了很多陳列和展覽介紹。”走進冀南銀行舊址,跟著講解員的講解,記者不僅看到了當時的冀南幣、貸款契約,還了解到了那段抗戰歷史。在黎城縣黃崖洞兵工廠舊址周圍的紀念館內,陳列了各種兵器,一些展示還配有自動講解服務,只要有人站在設備下面,就會自動播放講解……
“通過這些展覽,能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了解這里。我們也是盡力配合做好展館的建設工作,滿足現代游客對文化體驗的多元化需求,更好地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激發紅色文旅新活力。3年來,展館共吸引游客近120萬人次,游客逐年遞增22%。”黎城縣財政局副局長張帥中說。
太行精神傳承活力彰顯,紅色文旅融合發展提質增效。2024年,長治全市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分別增長12.15%、22.99%,革命文物保護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成效顯著。
小米加步槍 好米在武鄉
太行山西麓,平均海拔1400米,白天日照充足,夜晚氣溫低,紅鐵土壤覆蓋耕地,這里85%的人口從事農業,是歷朝歷代貢小米產區。“小米加步槍”的太行精神在這里誕生。
小米好如何轉化為農民過得好?自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以下簡稱“832平臺”)上線以來,武鄉縣積極推進小米產品入駐。山西太行沃土農業產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有機小米種植、科研育種、生產加工、農教研學培訓、農耕體驗、餐飲住宿為一體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企業。自政府采購脫貧地區農副產品工作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政策實施以來,公司積極與當地脫貧農戶合作,生產有機小米。
“我們當時與農戶溝通合作,特別困難。”談起當時的情景,該公司黨支部書記張曉勇對記者說,“有機小米需要連片種植,有的村莊談到最后,有幾家農戶不同意,就沒辦法進行下去。后來,有一個村莊的黨支部書記非常重視這件事情,并且全力支持,很快我們與這個村莊達成合作。得益于種植有機小米,如今,這個村莊也一直在受益,每年都有穩定的收入。”
該公司員工張東平向記者介紹,公司主要通過“流轉+訂單”的模式收購小米,流轉模式即企業租用農戶的土地進行種植。訂單模式是公司與農戶合作,公司提供種子、技術,秋天的時候,按照市場一倍的價格回收,從而帶動農戶的增收。回收的小米,經過加工和包裝,直接通過“832平臺”進行銷售。
武鄉縣財政局副局長王宇鵬表示,近年來武鄉縣財政局堅決貫徹積極的財政政策,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利用“832平臺”,搭好政府、企業、農戶聯系的紐帶,惠企惠農,為企業找銷路,給脫貧農戶帶收益。
除了小米,長治還有黨參等農副產品在“832平臺”上銷售。長治市財政局副局長吳興表示,長治強化政府采購脫貧地區農副產品份額預留政策落實,2024年全市采購脫貧地區農副產品2673.46萬元,通過政府采購支持農產品品牌建設,助力農副產品品牌打造和推廣。通過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24年長治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4萬元,建成省級精品示范村49個。
從實驗室“微創新”到民生“大守護”
“我們先對樣品進行處理,通過提取、凈化、濃縮等步驟,最后放入儀器進行檢測。”在長治市綜合檢驗檢測中心下屬的農產品檢驗科,實驗室里正在做著芹菜的農藥殘留檢測。
“我們實驗室于2009年成立,當時僅配備一臺液相色譜儀與兩臺氣相色譜儀,能夠檢測的農藥參數較少。后期由于業務量的增加,先后采購了一臺液質聯用儀和一臺氣質聯用儀。之前實驗室僅能夠檢測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有機氯及擬除蟲菊酯類的農藥參數,通過政府采購,目前我們能檢測更多種類的農藥,涵蓋了大多數農藥殘留檢測項目。”長治市綜合檢驗檢測中心農產品檢驗科郝玉敏對記者說。
談起這幾年的變化,長治市綜合檢驗檢測中心農產品檢驗科科長李楠楠對記者說:“通過我們對農產品農藥殘留的檢測,能夠幫助監管部門更好地監督農產品質量安全,幫助廣大農民更規范地使用農藥,幫助消費者更科學地守護‘舌尖上的安全’,為更好地服務監管、服務產業、服務民生貢獻綿薄之力。”
“在長治,社會民生福祉不斷增進,城鎮新增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升,為老區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長治市財政局局長張劍對記者說。
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太行精神。從昔日的“抗戰熱土”到如今的“振興高地”,長治既保留著革命老區的精神底色,又揮灑著發展的時代筆墨,烽火年代的記憶與今日蓬勃發展的畫卷緊密結合,共同書寫著新時代的輝煌篇章。
(本版圖片由本報記者彭勇琪攝)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