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采購何以“真劃算”
【熱點聚焦】
校服采購何以“真劃算”
■ 本報記者 鄭楊
近日,一款知名品牌拉夫勞倫的長袖POLO衫因與長沙市雅禮中學秋季校服在“雅禮藍”底色、紅白條紋搭配上高度相似,在社交平臺引發廣泛關注和熱議。網友們戲稱“16歲全款拿下人生第一件‘拉夫勞倫’”。在輕松調侃之余,也將承載著一代代人青春記憶的校服,再次推至公眾視野的焦點。恰逢十月,全國各地的學校正陸續啟動校服采購工作。在這場意外的“對比”下,網友們也不禁好奇,校服的高性價比到底如何體現?記者對此進行了一番探尋。
需求底線 國標“畫線”
通過梳理各地學校校服的采購公告,記者發現質量和安全一直是采購首要考慮的因素。如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加格達奇區曙光學校、安徽省蕪湖市鏡湖新城實驗學校等,在今年10月發布的校服采購相關公告中明確,校服材料必須符合《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等國家標準。
山東省煙臺市標準計量檢驗檢測中心輕工科科長王深向記者介紹,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屬于強制性標準,是所有紡織產品必須達到的基礎門檻,主要涵蓋紡織產品的成分及與人體健康安全相關的指標。而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則在GB 18401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了針對嬰幼兒和兒童群體的特殊安全要求,例如服裝繩帶規范和燃燒性能等。GB/T 31888-2015《中小學生校服》屬于推薦性產品標準,專門針對中小學生校服制定,類似的標準還包括GB/T 23328-2009《機織學生服》和GB/T 22854-2009《針織學生服》。其中,GB/T 31888中明確提出“校服直接接觸皮膚的部分,其棉纖維含量標稱值應不低于35%”,該條款主要是針對夏季校服面料舒適性、透氣性和耐用性等方面作出的綜合考量,體現出產品標準制定的人性化。
從具體要求來看,近年來,多所學校將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安全指標也明確列入采購要求。王深進一步指出,長時間穿甲醛含量超標的衣物,會對皮膚、呼吸道產生一定的危害;服裝PH值不合格會增加皮膚過敏或皮炎的幾率;而繩帶設計不規范,特別是過長或位于頸部的繩帶,則存在造成兒童勒傷甚至窒息等安全隱患。
“安全鎖”要上兩把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能夠讓校服穿得更加舒服、安心,“校服雙送檢合格制度”也逐漸成為校服采購的一項關鍵流程。即在生產階段,企業對采購的原輔材料及出廠前的校服成品進行送檢。校服交付到學校后,學校或教育部門再從同一批次的校服中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樣品,送至法定的檢驗機構進行檢驗。
中國教育后勤協會校服管理專業委員會特聘專家翟士良指出,校服作為學生的“第一層皮膚”,是學校教育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學生在著裝方面既要得體舒適、更要確保質量安全。涉及學生的事兒沒有小事,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他強調,“校服雙送檢制度”的推行,其核心出發點正是安全性。“以北京為例,教育行政部門連續多年專門申請政府財政撥款,每年投入數十萬元用于校服抽檢工作,從源頭上筑牢校服安全防線。”
據悉,自2015年6月教育部、原工商總局、原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以來,校服雙送檢制度雖然被明確為鼓勵而非強制,但近幾年來,多地教育部門和學校對其響應積極性不斷提高。比如在今年9月,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管局聯合教育局開展校服質量安全培訓,強調落實學校“雙送檢”制度;福建福州市推出的校服管理服務數字應用中,建立了“到貨檢驗+雙送檢+留樣封存”三重質量關卡。今年10月,山西晉城市市場監管局召開校服經營企業約談會,明確要求實行“雙送檢”制度;安徽省教育廳則在相關工作提示中,提出了校服采購力爭實現“雙送檢”合格率100%的目標。
“獨創”或“統一”皆透明
除了質量安全,校服采購過程的透明化也成為近些年的亮點。
在遴選機制上,如山西省教育廳今年7月發布的《關于規范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校服選用應遵循“適用、實用、夠用”原則,合理確定校服種類、套數。該意見還規定,校服選用應建立以學校和家長委員會為主體,學生代表、家長代表、社會代表等多方參與的校服選用組織,其中學生和家長代表占比不低于80%。今年9月,教育部印發《全國中小學校服管理“應知應會”》的通知再次強調,學校組建校服選用組織,其中家長、學生代表占比不低于80%。組織公開招標或競爭性談判,邀請校服企業展樣、述標、推介,有條件的可以組織家長和學生代表對企業進行實地考察。
政策引領之下,多地積極探索落地實踐。例如,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第二十八中學、黑龍江省伊春市友好區第三中學等在采購校服過程中,邀請家委會負責人、家長代表、教師代表、社會代表、學生代表共同參會,開展參選供貨商講解、實物展示、現場答疑等環節,對是否征訂校服進行表決。
“校服具有雙重屬性,既有一般服裝的物質屬性,也有教育的功能屬性——對學生的教育、規范、約束、保護。‘一校一服’的校服設計也反映了學校的校園文化。”翟士良指出,家委會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機制,在提高采購決策的科學性以及學生和家長滿意度方面具有一定實際意義。
但值得關注的是,在透明化采購與提高效率方面,據翟士良介紹,“當前‘一校一服’的采購模式有助于體現學校自身的校園文化和特點,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校和家委會的工作量和采購成本。目前有部分省市嘗試實行以行政區域為單位的統一采購模式,如‘一市一款’或‘一縣一款’。據調查結果這種模式下的校服采購成本會較‘一校一服’采購模式有所降低。”
從監管體系來看,隨著校服采購工作的持續推進,多地的校服采購流程也日趨系統化。如山西省已構建起教育、市場監管等多部門聯動的全鏈條監管機制,廣州市教育局、山西省晉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均暢通了舉報渠道,鼓勵家長對校服質量問題進行監督,形成社會共治的良好局面。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