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政府采購中心優秀案例選登(一)
編者按:
日前,江蘇省政府采購中心舉辦了第一屆案例分析評審會,通過案例分析這種創新學習方式,不斷完善采購流程、提高全體員工的工作能力和服務質量。此次活動共評選出了20余部優秀案例作品。從本期起,本報分期擇發部分典型案例。
資格之痛與啟示
◎ 文 吳繼勇
一個采購項目歷時近1年,1次公開招標,2次競爭性談判,2次流標,1次廢標,歷經2次質疑,1次被告到紀委立案查處,最后供應商投訴被監管部門駁回。為什么一個普通的政府采購項目卻進行得如此周折?筆者認為,都是資格條件惹的禍。
【案情】
2009年3月19日,接到某采購人的委托,采購一批XX設備,采購中心經與采購人反復溝通協商,于7月15日發布采購公告,對投標人的幾個關鍵資質要求為:(1)注冊資金不低于1000萬元人民幣。(2)投標人為XX設備生產企業必須具備以下資質及專業條件:必須具有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的XX機全國工業產品許可證;必須通過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認證范圍應包含XX系列XX設備;必須具有自主研發和生產能力。(3)代理投標人必須取得生產廠家針對本項目專項授權書或投標人具有生產廠家頒發的該產品的有效代理書,并且原廠家必須具備本項目對投標人規定的要求(提供證明材料)。(4)不接受進口產品投標。該項目于9月10日開標,只有甲、乙(乙為A生產企業代理商)2家投標供應商參與投標,因投標人數量不滿足公開招標法定要求,經監管部門批準當場改為競爭性談判方式進行。經資格審查,甲投標供應商的ISO9000質量管理證書有效期到2009年7月25日截止,談判供應商只有1家,因此項目作流標處理。
2009年11月5日,第二次采購公告發布,其資質條件除刪去了注冊資金條件外,增加了談判供應商要提供XX生產企業針對此項目所售產品出具質量保證承諾,以及符合XX設備技術規格及國家部委要求規定的其他技術要求等為實質性要求。項目于11月16日進行競爭性談判,投標供應商為甲、A(乙代理改為A原廠家)和丙。經專家資格審查,A與XX設備技術規格及國家部委要求規定的其他技術要求不符,丙沒有提供此項目所售產品出具質量保證承諾書的原件,僅剩甲供應商,項目再次被作為流標處理。
12月10日,該項目第三次進行競爭性談判,對甲、A、丙3家供應商資格條件同上次基本一樣,但增加了某項技術指標要得到省級以上檢測部門產品檢驗證書的實質性要求。經專家資格審查,確認甲供貨商的ISO9000質量認證體系的有效期已經更新,資質沒有明確包含XX設備范圍,作為民間認證體系不影響其作為合格供應商,在談判報價環節,甲報價最低、A為第二、丙為第三,因此確定甲為中標供應商。 12月17日,A供應商提出質疑,認為甲不符合供應商資格。經專家復審,甲供應商沒有提供某項技術指標省級檢測證書,因此被作為廢標處理。其后甲供應商進行了投訴,投訴被采購監管部門駁回。
【分析】
《政府采購法》第20條明確規定:“采購人可以根據采購項目的特殊需求,規定供應商的特定條件,但不得以不合理的條件對供應商實行差別待遇或者歧視性待遇。” 《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投標管理辦法》第21條明確規定:“投標文件不得要求或者標明特定的投標人或者產品,以及含有傾向性或者排斥潛在投標人的其他內容。”采購人如果要想買到自己想買的產品或想讓以前中過標的供應商仍然中標,為此提出一些特殊需求,規定供應商的特定條件,這種情形有時是難以避免的,但前提必須要客觀公正,要合法合規,要科學明確,要讓潛在供應商在同一條件上競爭,而不是通過資格來排斥其他供應商。該項目的3家供應商都是國家有關部委認證的合格產品生產企業,但為什么連連流標,受到質疑、投訴,累就累在特殊需求的特定資格條件上。
根據上述案例,來看采購中心1月-7月流標的103個項目,其中除了超預算和其他原因流標的14家外,其余89家不足3家流標,其中大多數是資格不符合原因造成的。
【啟示】
從上述案例中,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點啟示:
啟示1:資質認證條件究竟怎么提
采購人都想利用有限的資金獲得好的貨物和服務,在制作標書時要求把聽知道的各類資格認證都用上。而代理機構一方面和采購人協商修改資格條款,另一方面因采購中的資質要求原因要去應對供應商的質疑。怎樣少為資質認證所累呢?筆者認為,必須與采購人做好溝通,在標書上要求資質認證的,必須是國家強制性標準和符合國家相關政策的資質認證,至于其他靠花錢能從各種中介機構取得的民間認證,不應作為供應商的資格要求。
啟示2:注冊資金作為供應商資格要求是否必要
這應區別對待。對幾十萬元規模小的項目,有采購人怕小企業來做影響質量,甚至要求注冊資金幾百萬,往往招標結果供應商不足3家流標。要發揮政策功能,扶持中小企業,不應將注冊資金作為中小企業的資格條件,通過對項目技術需求和服務質量要求,為中小企業進入政府采購市場創造條件。對于數千萬元乃至上億元的大項目,為確保供貨質量和履約能力,注冊資金作為資格要求,可以作為一道門檻。雖然排斥了眾多中小企業,但能確保有資質的大企業來競爭,降低采購社會成本。
啟示3:商務要求怎么提
招標文件的商務要求是對供應商資質、行業經驗、服務網點等內容提出的要求。商務要求一般分為實質性響應條款和非實質性響應條款。作為實質性響應,直接影響投標文件的有效性,相反,如果不滿足實質性條款,將直接導致投標人投標被拒絕。因此在標書上一定要清晰明確,以免因疑義引起質疑。采購人為確保一些服務類項目的采購質量,在標書上都要求相關的業績經驗、服務網點、產品質量保證書等,并作為實質性條款。為確保招標的成功率,可以將業績經驗、網點服務等作為評分標準中打分的非實質性響應條款,標書制作時既要考慮項目質量要求,又要考慮項目的可行性。
啟示4:如何破解委托授權書之難
除廠家直接投標外,采購人都要求供應商要提供廠家授權和售后服務證明原件等。因此授權書成了供應商資格性審查的重要內容之一。從近期流標項目來看,有授權過期的;有授權A產品售給甲單位,結果拿來授權A產品給乙單位的授權書;有的干脆把售給乙單位的改為售給甲單位,如此等等。標書標明要提供廠家授權原件,目的是要證明代理商所售產品是正品不是假貨,售后服務通常是隨產品一起提供的。要售后服務證明原件有時也是多余的。一些小企業代理商往往從上一級代理商進的貨,要避免買假貨,關鍵把好驗貨關。要破授權書之難,筆者認為,投標供應商只要提供銷售產品授權書即可,不必要指定某單位的授權書。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采購中心法律顧問建議變授權為產品來源合法證書,這個建議也可作為破除授權書之難的方法之一。(作者單位:江蘇省政府采購中心,本文為該中心第一屆案例分析評審會三等獎作品)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