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三農采購】邯鄲政采給力“噸糧市”建設
【關注三農采購】
開欄的話:隨著國家對“三農”投入的逐年增長,政府采購也逐漸深入“三農”市場中。那么,從田間地頭到農民的日常生活中,究竟哪些“三農”物品是政府采購送去的?各地在開展“三農”采購中又有著怎樣的故事?本版特開辟“關注‘三農’采購”欄目,向讀者展示“三農”采購的點滴。
邯鄲政采給力“噸糧市”建設
本報記者 戎素梅 通訊員 劉振波
在小麥進入生產追水、追肥期的節骨眼上,邯鄲市政府采購再度出擊,為該市“噸糧市”建設目標的實現助力。
近日,邯鄲市農業局委托市政府采購中心(以下簡稱“采購中心”)組織實施了小麥一噴多防和追肥物化補貼采購項目。據悉,這是該市“噸糧市”建設工程的一個子項,共分9個包,除E、I兩包因合格供應商不足3家而廢標外,其余7個包均順利通過評審,合同金額達3952萬元。幾天之后,中標供應商就會把化肥、農藥等物資運到田間地頭,并免費向農戶提供技術指導。
今年政采預算近2億元
“有了以前的成功經驗,今年,我市安排了近2億元的物化補貼預算,計劃全部通過政府采購來組織實施。若以2011年的節資率計算,將節約資金2000萬元左右。”邯鄲市農業局糧油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了解到,今年是邯鄲“噸糧市”建設的收官之年,在2年多的建設歷程中,政府采購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此前已成功組織過類似物化補貼采購項目。
2010年,邯鄲市提出利用3年時間在全省乃至華北地區率先建成糧食生產“噸糧市”建設目標。為此,2010年和2011年,市、縣兩級財政投入4.5億元專項資金,用于種子、化肥、農機具等農資的物化補貼及農業科技培訓、高產示范田建設等。2011年,通過政府采購的物化補貼資金是1.5億元,節約資金1000多萬元。
據該負責人介紹,去年僅實施關鍵增產技術物化補貼采購活動,就促使小麥、玉米兩熟單產增加近100公斤。如,在小麥生產中后期兩次組織一噴多防技術物化補貼采購項目,有效防控了病蟲害和后期倒伏病害,使小麥千粒重增加1.5克、畝增產20公斤。
規范采購 不違農時
“我們向來把做好服務工作放在首位,通過嚴格、規范的采購程序,讓采購人和投標供應商滿意。”采購中心主任劉金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雖然不是第一次組織類似采購活動,但我們仍高度重視該項目,因為這涉及到全市農民的切身利益及‘噸糧市’建設目標的實現,意義重大。”
據了解,為組織好該項目,采購中心與采購人、市政采監管部門多次溝通,謹慎制定標前技術參數。開標當日,還邀請了市公證處的公證人員現場公證、監督。
“開標時,公證人員仔細檢查了投標供應商提供的材料。E包有3家供應商投標,因其中一份投標文件的密封性不合要求,本著公平、公平的原則,一致決定取消該供應商投標資格,作廢標處理,I包的情況與此相同。”劉金榮表示,這種失誤令人扼腕。供應商應重視對招標文件相關內容的積極響,以贏得訂單。
由于化肥、農藥等農資采購的特殊性,在評分方法上,該項目采用綜合評分法,并注重投標供應商的技術能力和售后服務。招標文件中明確指出,中標企業需對所提供的本地化技術支持和服務的內容、時間、方式、范圍等作出說明或承諾。此外,受農作物生長周期的時間限制,為不影響農戶及時使用這些農資,中標企業必須在簽訂合同之后的7天內將其送到指定地點,并由當地農業部門驗收。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