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過程 服務公眾
【BASS杯服務類政府采購有獎征文⑨】
注重過程 服務公眾
——關于服務類政府采購工作的探討
苗健
從2002年的77.3億元到2011年的888.6億元,我國的服務類政府采購規模不斷增長,服務類政府采購品目也從2000年的11大類發展到2012年的24大類,10年間服務類政府采購有了巨大的發展。但是,如何開展好服務類政府采購工作,仍然是擺在政府采購人面前的新問題。
服務類采購的政府性與公眾性
筆者認為,政府采購涉及的服務類產品從受益人的角度看應當分為政府和公眾兩個層面。
前者是政府自身受益,后者是政府通過購買公共服務使公眾受益。前者是為了維護政府自身運轉或者是政府為了實施公共服務而需要購買的服務類產品,后者是政府通過直接購買的方式為公眾提供服務。前者是我國服務類政府采購工作首要解決的問題,后者是我國服務類政府采購工作努力前進的方向,這也就自然把服務類政府采購發展分成了兩個階段。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機構改革的深入,服務類政府采購規模一定會不斷擴大。
服務類政府采購的過程性特點
一是結果沒有標準。在貨物、工程和服務3類政府采購類別中,貨物或工程類采購項目都具有一定的實體性,即它們涉及的對象一般是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而服務類項目具有過程性,甚至有些服務類項目在服務過程結束后不會產生實體性改變。所以,較之前兩類采購項目服務類采購項目沒有統一標準,成果很難定量衡量。
二是過程很難控制。服務類政府采購項目質量難以控制。貨物類和工程類政府采購項目多可以通過產品或者完成的成果加以檢驗,質量具有與產品或者成果的依附性與固定性,而服務類政府采購項目過程執行的好壞有沒有統一的標準,所以不能在結尾上面去檢驗,只有在開頭準備和過程檢驗上下功夫。
服務類采購的評標方法設計
一是不能“以價論質”。在服務類政府采購項目的評標方法制定上不應只求最低價。服務類采購項目采購的是服務,應當以在符合采購需求、質量前提下的價格最低為中標原則,但服務質量如何衡量, 低于服務成本如何確定,都有待于進一步探討。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只看價格顯然不妥,更不應追求最低價。
二是注重服務的過程性。既然服務類政府采購項目具有過程性的特點,那就要注重從過程去進行評價。貨物類和工程類政府采購項目多數是考察產品本身或者供應商能力,而服務類政府采購項目應當是注重對供應商能力發揮過程的考察,激勵其能力發揮,從而控制服務過程的質量。
所以,在服務類政府采購項目評標方法的制定上除了考察“硬實力”和“軟實力”之外,還應當加入過程性方面的考察指標,并且建立各家供應商以往服務項目的歷史數據,用以限定其以后投標時過程性方面的得分,將靜態考察變為動態考察,供應商也可以通過以往服務過程的積極表現,為自己贏得下一個項目增加砝碼。
加強服務類采購監管
一是加強數據監管。服務類政府采購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常伴有突發性和零散性,這就需要完善制度建設,加強信息化建設,保證數據報送的時效性,加強數據監管,這樣才能提升對服務類政府采購的有效監管。
二是建立服務評價體系。對于服務類政府采購項目的過程性特點,應當有財政部門建立統一的供應商服務評價體系,對供應商的服務情況進行記錄,或者說將以往業績分散到當次服務過程中去打分,并將其作為以后采購服務的參考依據或者是加分項,從而激勵供應商積極服務。(作者單位:吉林省長春市政府采購中心)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